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王谧 东晋 · 释慧远
 出处:全晋文
古人不爱尺璧而重寸阴,观其所存,似不在长年耳。
檀越既履顺而游性,乘佛理以御心,因此而推,复何羡于遐龄邪?
聊想斯理,久已得之,为复酬来讯耳(《释藏辇》九,又百五,又世说。)
殷祭议 东晋 · 王谧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
有非常之庆,必有非常之礼,殷祭旧准不差,盖施于经常尔。
至于义熙之庆,经古莫二,虽曰反正,理同受命。
愚谓履运惟新,于是乎始,宜用四月(《宋书·礼志》三;《通典》四百十九,元兴三年,领司徒王谧丹杨尹孟昶议。)
桓玄书明沙门不应致敬王者 东晋 · 王谧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
领军将军吏部尚书中书令武冈男王谧惶恐死罪:奉诲及道人抗礼至尊,并见与八座书,具承高旨,容音之唱,辞理兼至,近者亦粗闻公道,未获究尽;
寻何庾二旨,亦恨不悉。
以为二论漏于偏见,无晓然厌心处,真如雅诲。
夫佛法之兴,出自天竺,宗本幽遐,难以言辨,既涉乎教,故可略而言耳。
意以为殊方异俗,虽所安每乖,至于君御之理,莫不必同。
沙门虽意深于敬,不以形屈为礼,迹充率土,而趣超方内者矣。
是以外国之君,莫不降礼,良以道在则贵,不以人为轻重也。
寻大法宣流,为日谅久,年逾四百,历代有三,虽风移政易,而弘之不异,岂不以独绝之化有用于陶渐,清约之风无害于隆平者乎?
故王者拱己,不悢悢于缺户;
沙门保真,不自疑于诞世者也。
承以通生理物,存乎王者,考诸理归,实如嘉论,三复德音,不能已已。
虽欲奉酬,言将无寄。
犹以为功高者不赏,惠深者忘谢,虽复一拜一起,亦岂足答济通之德哉!
公眷眄末遗,猥见逮问,辄率陈愚管,不致嫌于所奉耳。
愿不以人废言。
临白反侧,惶恐死罪(《沙门不拜俗事》一。)
王谧 东晋 · 桓玄
 出处:全晋文
来示云:沙门虽意深于敬,而不以形屈为礼。
难曰:沙门之敬,岂皆略形存心,忏悔礼拜,亦笃于事,爰暨之师,逮于上座,与世人揖跪,但为小异其制耳。
既不能忘形于彼,何为忽仪于此?
且师之为礼,以资悟为德,君道通生,则理宜在本,在三之义,岂非情理之极哉?
来示云:外国之君,莫不降礼,良以道在则贵,不以人为轻重也。
难曰:外国之君,非所宜喻,而佛教之兴,亦其旨可知,岂不以六夷骄强,非常教所化,故大设灵奇,使其畏服,既畏服之,然后顺轨,此盖是大惧鬼神福报之事,岂是宗玄妙之道邪?
道在则贵,将异于雅音,岂得被其法服,便道在其中?
若以道在然后为贵,就如君言,圣人之道,道之极也,君臣之敬,愈敦于礼,如此,则沙门不敬,岂得以道在为贵哉?
来示云,历年四百,历代有三,而弘之不异,岂不以独绝之化有日,用于陶渐清约之风,无害于隆平者乎?
难曰:历代不革,非所以为证也。
曩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故可任其方俗,不为之检耳。
今主上奉佛,亲接法事,事异于昔,何可不使其礼有准,日用清约,有助于教,皆如君言,此盖是佛法之功,非沙门傲诞之所益也。
今笃以祗敬,将无弥浓其助哉?
来示云:功高者不赏,惠深者忘谢,虽复一拜一起,岂足答济通之恩?
难曰:夫理至无酬,诚如来旨,然情在罔极,则故自从之,此圣人之所以缘情制礼,而各通其寄也。
若以功深惠重,心略其谢,则释迦之德,为是深邪?
为是浅邪?
若浅邪,不宜以小道而乱大伦,若深邪,岂得彼肃其恭,而此弛其敬哉(《沙门不拜俗事一》)
重难王谧 东晋 · 桓玄
 出处:全晋文
省示,犹复未释所疑,因来告,复粗有其难。
夫情敬之理,岂容有二?
皆是自内以及外耳。
既入于有情之境,则不可得无也。
若如来言,王者同之造化,未有谢惠于所禀,措感于理本,是为功玄理深,莫此之大也。
则佛之为化,复何以过兹。
而来论云:津涂既殊,则义无降屈,宗致既同,则长幼成序,资通有系,则事与心应。
若理在己本,德深居极,岂得云津涂之异,而云降屈邪?
宗致为是,何邪?
若以学业为宗致者,则学之所学,故是发其自然之性耳,苟自然有在,所由而禀,则自然之本,居可知矣。
资通之悟,更是发蓥其末耳,事与心应,何得在此而不在彼?
又云:周孔之化,救其甚弊,故尽于一生,而不开万劫之涂。
夫以神奇为化,则其教易行,异于督以仁义,尽于人事也。
是以黄巾妖惑之徒,皆赴者如云,若此为实理,行之又易,圣人何缘舍所易之实道,而为难行之末事哉?
其不然也,亦以明矣。
将以化教殊俗,理在权济,恢诞之谈,其趣可知,又云:君臣之敬,理尽名教。
沙门既不臣王侯,故敬与之废,何为其然?
夫敬之为理,上纸言之详矣。
君臣之敬,皆是自然之所生,理笃于情本,岂是名教之事邪?
前论已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通生理物,存乎王者,苟所通在斯,何得非自然之所重哉。
又云:造道之伦,必资功行,积行之所因,来世之关键也,拟心宗极,不可替其敬,虽俯仰累劫,而非谢惠之谓。
请复就来旨,而借以为难。
如来告以敬为行首,是敦敬之重也。
功行者,当计其为功之劳耳,何得直以珍仰释迦而云莫尚于此邪?
惠无所谢,达者所不惑,但理根深极,情敬不可得无耳,臣之敬君,岂谢惠者邪(《沙门不拜俗事一》)
三难王谧 东晋 · 桓玄
 出处:全晋文
来难手笔甚佳,殊为斐然,可以为释疑处殊,是未至也,遂相攻难,未见其已,今复料要,明在三之理,以辩对轻重,则敬否之理可知,想研微之功,必在苦愈析耳。
八日已及,今与右仆射书,便令施行敬事尊王之道,使天下莫不敬,虽复佛道,无以加其尊,岂不尽言邪?
事虽已行,无豫所论宜究也,想诸人或更有精析耳,可以示仲文
比获来示,并诸人所论,并未有以释其所疑,就而为难,殆以流迁,今复重申前意,而委曲之,想足下有以顿白马之辔,知辩制之有耳。
夫佛教之所重,全以神为贵,是故师徒相宗,莫二其伦。
凡神之明暗,各有本分,分之所资,禀之有本,师之为功,在于发悟,譬犹荆璞而莹拂之耳。
若质非美玉,琢磨何益?
是为美恶存乎自然,深德在于资始,拂莹之功,实以末焉。
既怀玉自中,又匠以成器,非君道,则无以申遂此生,而通其为道者也。
是为在三之重,而师为之末。
何以言之?
君道兼师,而师不兼君。
教以弘之,法以齐之,君之道也,岂不然乎?
岂可以在理之轻,而夺宜尊之敬?
三复其理,愈所疑骇,制作之旨,将在彼而不在此,错而用之,其弊弥甚,想复领其趣而遗其事,得之濠上耳(《沙门不拜俗事卷一》)
王谧书论沙门应致敬王者 东晋 · 桓玄
 出处:全晋文
沙门抗礼至尊,正自是情所不安,一代大事,宜共论尽之。
今与八座书,向已送都,今付此信,君是宜任此理者,迟闻德音(《沙门不拜俗事一》)
下书讨桓玄元兴元年正月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竖子桓玄,故大司马不腆之息,少怀狡恶,长而不悛,遂与王恭,协同奸谋,阻兵内侮,三方云集,志在问鼎,窥拟神器。
赖祖宗威灵,宰辅神略,忠义奋发,罪人斯殒。
等猖狂失图,回舟鸟逝。
便宜乘会,歼除奸源,于时同异之论,用惑庙策,遂使王宪废挠,宠授非所。
犹冀当洗濯胸腑,小惩大诫,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据江湘,擅威荆郢,矫命称制,与夺在手。
又对侍中王谧放肆丑言,欲纵凶毒,陵陷上京。
无君之心,形于音翰;
不臣之迹,日月弥著。
是可忍也,孰不可怀!
宜明九伐,以宁西
尚书令、后将军元显可为征讨大都督、督十八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以刘牢之为前锋,行征西将军,权领江州,命司马尚之沔水(《魏书·桓玄传》)
六朝宋武帝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栖栖老楚未遭时,债主(一作悲愤)凭陵似迫危。
人杰既为王谧识,刁逵诛斩独何悲。
广析疑论 隋末唐初 · 释法琳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
李远舍人者。曾读斯论。
意所未详。便以示沙门法琳
请更广其义类。乃答曰。
蒙示辛氏与净法师齐物论大约两问。词旨宏赡。
理致幽绝。既开义府。
特曜文锋。举佛姓平等之谈。
别偫生各解之说。陈彼此之两难。
辨元同之一门。非夫契彼寰中。
孰能震斯高论。美则美矣。
疑颇疑焉。何者。
寻上皇朝彻。始流先觉之名。
法王应物。爰标佛陀之号。
智慧者。盖分别之小术。
般若者。乃无智之大宗
分别缘起。所以强称先觉。
无知性寂。于是假谓佛陀
分别既于外有数。无知则于内无心。
于外有数。分别之见不亡。
于内无心。诱引之功莫匮。
甚秋毫之方巨岳。踰尺鴳之比大鹏。
不可同年而语矣。庄生云。
吾亡是非。不亡彼此。
庸讵然乎。所以小智不及大智。
小年不及大年。惟彭祖之特闻。
非众人之所逮也。况三世之理不差。
二谛之门可验。是以圣立因果。
凡夫有得圣之期。道称自然。
学者无成道之望。从微至著。
凭缮剋而方研。乘因趣果。
藉熏修而始见。彼既知而故问。
余亦述而略答。详夫一音普被。
弱丧由是同归。四智广覃。
真如以之自显。自显也者。
唯微唯彰。同归也者。
孰来孰去。盖知随业受报。
二鸟不嫌其短长。因湿致生。
两虫无择于飞化。不存待与无待。
明即待之非待矣。请试论之。
阚泽有言。孔老法天。
诸天法佛。洪范九畴。
承天制用。上方十善。
奉佛慈风。若将孔老。
以匹圣尊。可谓子贡贤于仲尼
跛鳖陵于骏骥。欲观渤澥。
更保涓流。何异蔽目而视毛端。
却行以求前路。非所应也。
王导周顗。宰辅之冠盖。
王濛谢尚。人伦之羽仪。
次则郗超王谧刘璆谢容等。并江左英彦。
七十馀人。皆学综九流。
才映千古。咸言性灵真要。
可以持身济俗者。莫过于释氏之教。
宋文帝与何尚之王元保等。亦有此谈。
如其宇内并遵斯教。吾当坐致太平矣。
尚之又云。十善畅则人天兴。
五戒行则鬼畜绝。其实济世之元范
岂造次而可论乎。中舍学富才高。
文华理切。秦悬一字。
蜀挂千金。法琳徒砺铅刀。
何以当兹奇丽也。不量管见。
轻陈鄙俚。敢此有酬。
示麻续组耳。李舍人重释。
涣然神解。重疑顿消。
仍以斯论。广于视听。
故得二文双显。各其志乎。
沙门不应拜俗状 唐 · 崔安都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
窃以紫气腾真。元牝之风西被。
白虹沈化。涅槃之蕴东流。
辔羽骧霞。影玉京而凝众妙。
津慈照寂。启金园而融至道。
义观空有。理洞希夷。
袪济尘蒙。熏涤因累。
神道裨教。兹焉有徵。
垣躅业巳遵从。流弊议资惩革(弹曰守法高尚称为流弊违经拜俗为之惩革即事不可其如理何)
原夫在三之敬。六位峻尊卑之象。
百行之本。四始旌罔极之谈。
本立然后道生。敬形于焉礼穆。
实王化之始。乃天地之经。
佛以法为师。帝以天为则。
域中有四大。王者居一焉。
王道既其齐衡。天法固乃同贯。
身为法器。法惟道本。
黄冠慕道。缁裳奉佛。
致敬君父。眇契元波(弹曰佛法乃寰外之尊帝天为域中之大教存而令屈折不羁还类编人此乃法水壅而不流何元波之眇契耶)
且夫戒箓才高。犹尽肃于膜拜。
况乎贵贱悬邈。顿遗恭于屈膝(弹曰王谧沙门所以上下相敬而抗礼宸居者良以宗致既同则长幼成序津途有隔则义无降屈诚哉是言可为龟镜矣)
必以山林独往。物我兼忘。
混亲疏。齐宠辱。
惠我不为是。损巳讵称非。
自当泯若无情。湛然恒寂。
安假仰迦维而顿颡。觌天尊而雅拜。
尘容不异俗。致敬未乖真(弹曰沙门落䰂披缁道俗悬隔拜违佛教具显经文而言敬未乖真容不异俗此乃指南为北反白为元也)
伯阳绪训于和光。不轻演教于当礼。
妙叶谦尊之德。远符邻照之规(弹曰伯阳诞自姬周身充柱史为官则王朝之一职言道乃儒宗之一流拜伏君亲固其宜矣至若不轻之礼四众乃据理以行之理则无简于怨亲通贵贱而俱礼敕乃约其尊极不制礼于卑微泾渭两殊无宜一贯矣)
又三极之中。师居其末。
末犹展敬。本何疑哉(弹曰释众所以师资相敬正以教义不殊故耳非是约本末而言何孟浪之甚也)
若以袈裟异乎龙黼。縠巾殊于鷩弁。
服既戎矣。拜何必华。
各循其本。无爽彝式。
其有素履贞遁。清规振俗。
神化肸蚃。戒行精勤。
藻掞桐鸾。梵清霄鹤。
锦旌徵兽。琼符御灵。
德秀年耆。蠲其拜礼。
自馀初学后进。声尘寂寥。
并令尽敬君父。请即编之恒宪(弹曰若以不拜为非则德秀年耆讵宜蠲免若以不拜为是则后进初学无宜令拜进退矛盾去取自乖请即编之恒宪何所见之短乎)
如此。则进德修业。
出尘之轨弥隆。苦节栖坛。
入道之心逾励。元风斯远。
国章维缉。庶可以详尔景则
静一讹弊(弹曰以乖宗为景则谓守法为讹弊约斯见验惟何可观)。自我作古。
奚旧之拘。夫镜非常之理。
必藉非常之照。天鉴元览
体睿甄微。探象外之遗宗。
极寰中之幽致。虽则暂骇常听。
抑亦终冥大道。谨议。
议拜君亲状 唐 · 释威秀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八
伏奉明诏。令僧拜跪君父。
义当依行。理无抗旨。
但以儒释明教。咸陈正谏之文。
列化恢张。俱进刍荛之道。
僧等荷国重恩。开以方外之礼。
安居率土。得宏出俗之心。
所以自古帝王。齐遵其度。
敬其变俗之仪。全其抗礼之迹。
遂使经教斯广。代代渐多。
宗匠悠远。时时间发。
自汉及隋。行人重阻。
灵鹫之风犹郁。仙苑之化尚疏。
未若皇运肇兴。提封海外。
天竺与五岳同镇。神州将大夏齐文。
皇华之命载隆。輶轩之涂接轸。
莫不钦斯圣迹。兴树遗踪。
故得梵侣来仪。相从不绝。
今若反拜君父。乖异偫经。
便證警俗之誉。或陈轻毁之望。
昔晋成幼冲。庾冰矫诏。
桓楚饰诈。王谧抗言。
及宋武晚年。将隆虐政。
制僧拜主。寻还停息。
良由事非经国之典。理越天常之仪。
虽曰流言。终缠显议。
况乃夏勃敕拜。纳上天之怒。
魏焘行诛。肆下厉之责。
斯途久列。备举见闻。
僧等奉佩慞惶。投庇失厝。
恐丝纶一发。万国通行。
必使寰海望风。方宏失礼之誉。
悠哉后代。或接效尤之传。
伏惟陛下中兴三宝。慈摄四生。
亲承咐嘱之旨。用励学徒之寄。
僧等内遵正教。固绝跪拜之容。
外奉明诏。令从儒礼之敬。
俯仰惟咎。惭惧实深。
如不陈请。有乖臣子之喻。
或掩佛化。便陷罔君之罪。
谨列众经不拜俗文。轻用上简。
伏愿天慈。赐垂照鉴。
朝议斯穆。终遵途于晋臣。
委略常谈。毕归度于齐后。
尘黩威严。惟深战戢。
谨言。龙朔二年四月二十一日上。
朝议郎雍州长安县丞上柱国萧府君墓志铭 唐 · 颜惟贞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九
君讳思亮。字孔明兰陵人也。公侯绪庆。钟鼎华宗。远则文终翼汉。功侔于二八。近则武皇祚梁。业光于三五。英贤继踵。簪绂骈辉。详乎史谍。可略言矣。曾祖翘。梁贞毅将军郢州刺史新兴侯祖季符。皇朝尚食奉御员外散骑常侍。赠光禄卿洪鄂等八州诸军事洪州刺史武昌县开国公。并才兼文武。秩荣中外。郢中歌雪。画隼翻旟。骑省连云。丰貂曜冕。象河咨岳。礼备于饰终。列爵疏封。宠隆于利建。父温恭。修文馆学士渝州司功参军事。誉光黉序。位屈巴賨。未骋高衢。先摧逸足。君资灵上善。禀性中和。言为士则。行成物范。张华雅思。掞奇藻于鹪鹩。终军洽闻。标敏识于鼮鼠。好学不倦。综涉偫言。手自缮写。盈于素。解褐补益州金堂县。历雍州同官县武功主簿乾封县安主簿。岁满为丞。再历畿甸。三迁京邑。职事填委。剖之如决流。争讼纷拿。鉴之若悬镜。嗟乎。道长运促。时亨命屯。未施搆厦之材。俄轸奠楹之梦。以景云二年岁次丁亥正月二十日。终于京崇化里第。春秋六十有七。呜呼哀哉。即以其年二月景子十五日庚寅。迁窆于神和原。礼也。夫人谯郡熊氏。故左金吾将军元逸之女。柔婉成性。言容具美。以景龙二年九月十三日。寝疾而终。呜呼哀哉。龙门之桐。始半生而半死。襄城之剑。竟先沈而后沈。同穴有归。双魂是祔。嗣子逖。孔门之鲤。幼即能诗。杨氏之乌。而拟易。未极庭帏之养。遽缠屺岵之悲。擗厚地而崩心。诉高穹而泣血。期我以先执。托我以斯文。仆也不才。义深寮旧。追感平昔。承睑无从。敬述芳猷。志于幽隧。铭曰。
元鸟降祥,克生于商。
枝分叶散,源浚流长。
载诞明哲,如圭如璋。
夷险共貌,宠辱齐忘。
文含绮缋,学富缣缃。
朅来卑位,其道弥光。
孰云与善,奄叹歼良。
马鬣开隧,龟谋允臧。
松门蒿里兮,敛双魂于此地。
春兰秋菊兮,历万世而逾芳。
临江仙·犹记词三十首之八,戊子秋作于般阳 其五 清末民国初 · 邹韬
 押麻韵
犹记龙华接芳躅,嬉春破霁驱车。
短筇香径看桃花
村中新酿熟,醉到小姑家。

伯乐难逢王谧死,离人容易天涯。
申江回望暮云遮。
故人鸡黍局,何日话桑麻(秋兰幽梦生乔定侯杏林陆耀庭)